形态描述
鉴别特征:体光滑。额角长约为头胸甲的1.2~1.5倍,两性异形。雌性者侧面观 上下缘间宽展,幅广,略作椭圆形或圆形;雄性者显著较细窄;上缘10~14齿,基部2齿在头胸甲上,下缘5~7齿;触角刺与鳃甲刺等大,后者末端在头胸甲前缘。腹部第三体节后缘圆;第四、五节侧甲腹后缘尖齿状。尾节末端尖,内侧刺长,外刺很短,背面末对小刺在后部1/3处,前对小刺在中间稍前。第一触角柄伸至额角中部,基节宽,向外扩展,末缘直或凹,末端尖刺伸至或超出第二节末;柄刺stylocerite长,超过柄基节中部。第二触角鳞片宽,长约为宽的3~5倍,外缘末端尖刺伸达鳞片末。第一步足伸至触角鳞片末,指与掌等长,腕节微短于螫;第二步足超过额角末,指节与掌部约等长或指略长,腕节明显短于螯;末3对步足腕节,长节,座节无刺,掌节后缘4~7小活刺;第五步足较第三对细长。头胸甲长最大8 cm。
习性:在开阔海域攀附漂浮海藻问,在浅海附于植被。常见于除美洲太平洋以外的热带亚热带海域;文献记载太平洋最东到新西兰;但帛流群岛未见有已鉴定标本的记录。
习性:在开阔海域攀附漂浮海藻问,在浅海附于植被。常见于除美洲太平洋以外的热带亚热带海域;文献记载太平洋最东到新西兰;但帛流群岛未见有已鉴定标本的记录。